首页

叶子女王s

时间:2025-05-28 00:38:59 作者:“湾区伶仃”号成功下水!大湾区将实现“吃鱼自由” 浏览量:50882

  5月27日,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广东江门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

  8万立方“水下宫殿”:重新定义海洋养殖空间

  “湾区伶仃”号深海养殖工船规模宏大,总长155.8米,型宽44米,型深24米,最大吃水深度达20米。与一般的渔船不同的是,“湾区伶仃”号水下部分并非封闭结构,而是由15根方形立柱,拼砌成一个“水下宫殿”。通过挂设渔网,隔出12个独立的养殖舱室,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极大地丰富养殖类型。

  整船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为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游动空间,提升鱼苗活力和鱼肉品质。“湾区伶仃”号建成后,可年产5000吨鱼,是大湾区实现“吃鱼自由”的重要来源。

  智慧中枢:打造智能化“渔旅”融合海上渔场

  “湾区伶仃”号采用了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拥有20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能够满足静态养殖时的用电需求,助力船舶行业绿色发展。该船还拥有两台3600千瓦的舵桨机,就像有了一双有力的“鱼鳍”,3.8米直径的桨叶能够让她自由遨游于湾区海洋。

  “湾区伶仃”号搭载了高精度的GPS、北斗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实时报告航行水域的位置,为养殖人员作提醒。

  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总经理 黄红宇:在“游弋”的模式下,“湾区伶仃”号能够依据实时的海洋环境数据和鱼群分布情况,通过驱动螺旋桨运转,灵活调整航速、航向,精准找到适合养殖鱼群生长的水域。

  “湾区伶仃”号还在各个养殖舱室内安装了多个传感器和自动喂食系统,当局部海域水温异常或水质污染,“湾区伶仃”号可自动升高养殖舱室,减少水阻力,快速航行到理想水域,确保养殖鱼群安全质优。

  在静态养殖期间,“湾区伶仃”号还具备海上休闲功能,为游客提供垂钓、主题食宿等服务。

  (总台记者 魏星 郑澍)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水利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有效缓解

作为2024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之一,本次活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持续四年打造的品牌活动,大赛汇集广西111个县市区的非遗特色美食及地方特色小吃,覆盖广西14个地市335道非遗名录制作技艺菜品。

今年上半年我国邮轮运输加速恢复 多地提升通关体验

作为主管大夫,肖娟不愿意看见秦凤继续消沉下去,除了为她安排常规康复治疗以外,还安排了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治疗,并辅助药物治疗。

四川合江:“开秧门”活动举行 传承农耕文化

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记者看到,从南极以及其它海域采集的海底沉积物岩芯堆满了仓库,这些圆柱形的泥巴柱子,在研究人员眼里就是一部部“无字天书”。

代表委员点赞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本次大赛的赛道结合了斯巴达勇士赛的经典障碍和莫干山的自然风光,赛道设置蜿蜒起伏,障碍错落且密集,长距离跑动较多。对于7至14岁的小勇士而言,爬升赛道和平地赛道交错出现且贯穿比赛全程,不仅考验耐力,还考验着他们的体能、速度分配策略。

四川石棉:王岗坪秋色美不胜收

“随着检察公益诉讼实践纵深推进,现阶段检察公益诉讼的基层探索已十分充分,亟需顶层设计对检察公益诉讼进行规范,通过立法打开新的空间,为制度效能的充分彰显提供坚实基础,这是现实必要也是长远需求。”杨景海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